观点|要高度警惕“伪爱国”
尊重法律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,爱国的激情才不会成为“糊涂的爱”,才不会演变成盲目的冲动和偏激的行动。
今日之中国,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行为?什么才是成熟健康的大国国民心态?爱国是价值真理,具有精神魅力。爱国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及其表达,更应该是一种运用理性的能力。透过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,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国家的真正利益所在?所谓南海仲裁案带给我们的启示是:当今世界,法理是最有说服力的共同语言;当下中国,法治是民族复兴的根本保障。以法的精神驳斥对法的滥用,中国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和支持。尊重法律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,爱国的激情才不会成为“糊涂的爱”,才不会演变成盲目的冲动和偏激的行动。
今天,伴随着中国步入世界舞台中央,如何在全球坐标下找准定位,在世界视野里展现自己,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必答题。爱国主义是一首雄浑壮美的乐曲,需要用激情来演奏。爱国主义又是中华大地上的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,需要用激情来浇灌。激情作为非理性的因素,必须经过睿智深沉的理性过滤和升华,使之深沉化、理性化,做到激情与理智、感性与理性的统一,才能让爱国主义奏出雄壮的时代乐章。当前,围堵肯德基的行为,是把滋事错当成了爱国。这是浮动在极端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之上的“伪爱国”。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,今天,许多中国人在外企工作谋生,更多国人早已习惯由洋品牌构成的生活方式。理性的人都该明白,这是再平常不过的景象,没什么惊天的阴谋。全球化不止在一个地方被排斥,但轻易把某个公司与某个国家的潜藏意图挂钩是不明智的,是直线式的思维。生意只是生意,商业没那么复杂。
爱国本质上是“国”与“民”依存关系对人们的情感牵引。爱国内含了对守法、理性等共同价值的捍卫。纵观近期被一些议题带向了“站队互骂”的撕裂境地的舆论场,可以看出,有些人依旧没能找到解锁爱国的“正确打开方式”。打开“爱国主义”的方式,要变得更加从容自信才行。在部分人心里,抵制洋货总是种高调而流行的爱国姿态。事实上,这类姿态通常伴有极强的破坏性,还以“非我族类”给别人扣上不爱国大帽的方式,附加着对他人的意志裹挟乃至价值绑票。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,舆论场纷纷扬扬很正常,爱国也可以有多重表达。“个体自由式”的以“热泪盈眶”或自律性抵制的方式表达的爱国未尝不可,但“言必谈抵制”,只能算是口唇期的爱国表达,它离成熟社会“一个爱国者的自我修养”距离甚远。很多抵制缺乏基本逻辑考证和辨别力,经常是被嵌入到少数人有意识煽动和集体无意识行为中的,伴随着极强的排他性和民粹化暴力。它常将“爱国路径选择”的差异,轻易地、简单化地转化成“爱国/不爱国”的二元之别,借此完成对异己同胞的道德围剿。这种围剿除了“用脚投票”,还有类似“拳民”式的打砸抢等极端行为方式。当这些“抵制××”动辄以主流话语面目呈现时,只会造成社会的局部失序以及剧烈的社会内耗。爱国不能以牺牲正常社会秩序为代价,也不能陷入群体激化的情绪宰制,极端民族主义从来都只会将爱国驶入错向的死胡同。
中国赢得未来的不仅仅是物质,更重要的是精神。在现代社会伦理维度上,“国”从来都不是个抽象空洞的概念,而是由你我、由每个同胞作为“质子”构成的共同体。今天,中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,正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,思想、理论、文化领域日趋多元多样多变,爱国主义精神能够发挥强大的精神引领作用。任凭多样化的思想观念、价值取向自由发展,国家和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就会断裂,团结统一的思想意志就会丧失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,才能找到全体社会成员价值观念交集,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,避免社会分化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,凝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。
“爱国”的定义有很多种,但“务实”应该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。这种“务实”,就是爱国不仅要有行动,更要看效果。爱国的目的,是要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。但凡促进国家进步的举动,都是爱国行为。如果只满足于呈现爱国的姿态,甚至以为只要“爱国”就能为所欲为,置社会秩序、公共利益、法律规则于不顾。这样的“爱国行为”,不仅不会达到预期效果,反而会给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带来极大的伤害。今天的中国,已进入与世界深度互动的阶段。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参与者、建设者、贡献者,更是受益者。以世界眼光审时度势,在全球范围谋篇布局,是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国的不二选择。我们所倡导和追求的大国心态,既是捍卫自身主权、领土、利益和尊严的果敢和坚定,也应是微笑着拥抱世界的自信和从容;既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坚定不移,也应是兼收并蓄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海纳百川。一个国家,只有当她的人民获得了与当前和未来发展相适应的大国心态,才可以真正称之为大国。只有当现代化及于精神层面时,才是真正的现代化。只有国民心态成熟了、健康了,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。超越自卑自傲,保持从容自信,不卑不亢,让我们这个时代的爱国主义更加“理性、务实、包容”,是历史对我们的期待。爱国需要有主张有定力,更需要有激情有理性。
当前,我国正面临从适应全球化向引领全球化转变的新阶段。当今时代,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,世界多极化、经济全球化、文化多样化、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,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,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,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,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。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,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,保护主义抬头,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,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稳定、不确定因素增多。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中国经济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。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,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跻身世界前列,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巩固。美国实施亚洲军事再平衡战略和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,把战略重心从欧洲转到亚洲,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世界舞台的中心。对于这一点,世界思想准备不足,我们自己思想准备也不足。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更为严峻的经济竞争压力和地缘政治压力。
当前,有的大国已经成为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既得利益的代表,正在失去引领全球化的资格和能力。然而,世界经济重心、科技重心正在逐步东移,中国对世界的政治贡献、经济贡献、科技贡献、思想贡献、文化贡献正与日俱増。我国正处在从适应全球化向引领全球化转变的重大历史节点。我国要努力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过程中,把握世界大势,把握战略主动,发挥关键性、建设性、前瞻性作用,实现从主要由立足国内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,向统筹国内发展和国际发展的全球化发展战略转变。清醒地把握世界政治、经济、军事及利益格局的消长、变化,清醒地把握我国的国家目标、综合国力及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中的位置,清醒地做好资源、政策、组织、文化等各方面准备。不断增强全党全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家自觉、民族自觉,不断拓展我国崛起和强大的战略思维,不断拓展我国崛起和强大的战略空间。
(摘自《公务员文萃》2016年第十二期)
稿件来源:《人民周刊》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进入邮政订购本刊